林晓曦,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整复外科科副主任、激光美容科科主任。
主治:面部年轻化、眼鼻整形、面部整形、乳房整形、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体表肿瘤和胎记。其中面部年轻化包括除皱术、眼袋去除、提眉术,填充剂/肉***素***美容、激光/射频/等离子除皱润肤等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整形外科博士学位。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整形外科的访问学者。
林晓曦教授的主要临床特长在于面部整形与各种美容手术,尤其在面部年轻化的手术和各种非手术治疗领域有全面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他擅长眼部、鼻部、唇部、面部轮廓整形和美容手术,具有良好的绘画技能和美学修养,善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倾力平衡求医者之得失,使得整形美容的结果较易于达到或接近患者的需求。此外,他还能够熟练地融合应用显微重建外科、美容外科、面部轮廓整形以及激光美容等相关技术,易化疑难的器官重建或修复方面的难题。此外,他在激光美容领域也有较深的造诣。
林晓曦教授还擅长各种体表肿瘤和胎记的治疗,尤其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准上,处于国内较***的地位,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疑难病例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推进,熟练掌握并能创造性地应用各种血管畸形的专项治疗技术,和面部骨骼整形、皮肤预构扩张、血管内介入治疗、皮肤激光美容等技术相融合,同时把美容性、个性化的整形设计观念带入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与胎记的序列化美容治疗中,使过去难以接受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病例得以治疗,并达到更好的美容性效果。
林晓曦教授历任担任上海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常委和美容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组长和面部年轻化学组副组长。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激光美容分会会长,和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副会长等职。是国际脉管畸形研究协会(ISSVA)Active Member,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微创外科学组副组长、微创硬化治疗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和微创抗衰老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卫生部科技项目评审组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鉴定专家等学术职务。
担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和《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杂志》年度执行主编、《中国美容医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等整形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或特邀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PRS)Global Open Associate Editor、《Cosmetic Surgery World Report》杂志专家委员等。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上海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启明星追踪计划、启明星计划、医苑新星等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计划。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
以***完成人身份,获得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中国整形和美容医师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树兰青年医学奖等奖项,并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部分论著被国外文献作为经典文献引用,并被ISSV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文件中引用。合作主编专著一部,参编《黄家驷外科学》等30余部专著。
近年来应邀在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北欧等国家的整形外科年会,亚太头颈外科、德国头颈外科国际会议,及许多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演讲。并应邀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MGH)激光中心,以及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做专题演讲。
除了以上专业特长外,林晓曦教授还具有深厚的书法和美术功底。他自幼研习书法绘画,他的书法作品曾两度获得全国书法大字比赛一等奖,并入选小学教科书。早年绘画作品曾获福建省国画比赛二等奖。
上海九院整形美容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九院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同时,在本市浦东新区由由地区设有九院浦东分院(严镇路166号)、和高科口腔医疗美容门诊部(严桥路350号),徐汇区设有虹梅口腔医疗美容门诊部(虹梅路3310号)、静安区设有大沽口腔医疗美容门诊部(大沽路388号)。医院承担本市区域基本医疗服务,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也是上海市120的定点医院,上海市口腔干部保健医疗定点医院。
上海九院整形美容科
上海九院口腔技术室喜获“第三届数字化口腔设计大赛”一等奖、三等奖
2017年11月15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会议在西安召开,我院口腔技术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徐侃主任出席会议并致辞,傅远飞副主任医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何帆当选为委员。
11月15-18日期间,“第九届全国口腔修复工艺学学术大会暨第三届口腔技师技术展评会”举办,我院口腔技师团队共1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在古都西安召开的这次学术大会上,国内外心灵手巧的技师们积极分享交流,共同探讨热门、***工艺,让与会者领略了传统及现代口腔修复工艺的魅力,展示了我国口腔修复工艺事业者的坚守与热情,为不断推进口腔修复工艺事业的发展付出着不懈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发展介绍
上海九院整形美容科
***通过定位皮肤的***,将有效成分从皮肤的表皮层送到***,从而使得皮肤较之前更为水润,有光泽。一代主要成分只是玻尿酸,现在的二代,则是以玻尿酸为载体,额外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添加氨基酸、维生素、胶原蛋白等,使得的成分更为丰富。二代***后,不仅会使皮肤更加水润、美白,还能达到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作用使皮肤紧致。因此,对于敏感肌肤患者,***二代后,皮肤能够相对增厚,从而减轻皮肤易过敏的症状。
目前,很多患者在微整形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微整形很安全,没有风险。其实,例如打玻尿酸仍是一项高风险的门诊“小手术”,一旦操作者技术不过硬,很可能引起血管栓塞、失明、局部坏死等副作用。所以,还是建议消费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
九院的整形科室介绍
“十二五”以来九院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医院现拥有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口腔临床、整复外科、关节外科)和2个上海市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学、医学美容)。口腔临床医学、整复外科与组织工程学、外科学(骨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组员单位(牵头单位瑞金医院);口腔基础医学现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骨科、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修复科、眼科、整复外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黏膜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医学、整复外科学、骨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黏膜病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九院目前还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头颈与肿瘤培训中心单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口腔肿瘤外科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单位和口腔颌面外科内固定学会(AOCMF)颅颌面分会培训中心单位。九院的整形科室介绍
九院大学生创新计划
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拥有27个教研室。医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医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3项、教学团队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1项。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主编6人次。获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奖3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学建设-医学大讲堂主讲名师1项,人民卫生出版社课件教材建设4项。口腔医学还获得上海市高水平特色建设项目、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三和第四期建设项目、085工程项目和上海高校学科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高峰学科”建设资助。